女子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的下腹疼痛、腰酸或者腰骶部酸痛、下腹坠胀,甚至会出现剧烈的疼痛,并可伴有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头晕、冷汗淋漓、手足厥冷,影响日常工作、学习和健康者,称其为痛经。本病以青年妇女多见。
产生原因
症状:经前3—5天即开始,小腹胀坠而痛,经量多少不定,经色黯红或紫,有血块,经行不畅,经行时胀痛自减。伴胸胁不舒,乳房胀痛,情绪不安,烦躁易怒舌质正常,舌苔薄,脉弦。
分析:经血欲行而气机郁滞,肝木失于条达而疏泄失职,故见小腹胀痛,经行不畅之症。治以行气和血,通经止痛。
2、瘀血
症状:经行l一2小时,或第2—3天,小腹剧痛难忍,呈痉挛性疼痛,或阵发性加剧,拒按。痛甚可伴呕吐,四肢冷,面色苍白。月经色黯红或褐色,有血块或膜样组织,血块下后痛可有所缓解。舌黯或有瘀点,脉涩。
分析:产后恶血排泄不净,或经行瘀血残留,或素有瘀血病症,累及胞宫。瘀血阻滞胞宫,经行涩滞不通而致本症。治以活血化瘀,行气止痛。
3、寒凝血滞
症状:经前数日及经期小腹冷痛,甚而绞痛、刺痛,按之痛甚,喜热熨而痛稍有缓解。甚则冷汗,四肢冷。月经后期,量少,涩滞不畅,色黯褐或如黑豆汁,有血块。可有少腹癥块。舌黯紫有瘀点(斑),苔白润或滑腻,脉沉弦或沉紧。
分析:久居湿地或经期感寒,饮食生冷,致寒湿内侵胞宫,血海经血下泄不畅,致成本症。治以温经散寒,通络止痛。
4、热郁血滞
症状:经前或经期小腹痛,有灼热感,以胀痛为主。经行不畅,经色紫黑,时有血块,经量多少不定,经前乳房胀痛,心烦易怒,口苦口渴,胸胁不舒,喜叹息。小便黄,大便偏干。舌红,苔薄黄,脉弦带数。
分析:肝郁久而化热,热郁久而化火,阻滞血海,经行不畅而生痛经。治以清热凉血,宣郁通经。
5、湿热蕴结
症状:经前及经期小腹疼痛(两侧或正中),胀痛或刺痛,或有灼热感,且拒按,可引及腰部。月经先期或先后不定期,经量增多,色紫红质稠黏,味腥秽,时夹血块。平时白黄带下秽臭,质黏稠;时有发热,小便黄,大便干或不爽。一般有少腹癥积(慢性盆腔附件炎症)史。舌黯红,苔黄腻,脉滑数。
分析:经产或人流时胞宫空虚,湿热内侵,客于胞宫,瘀滞蕴结不化,经行气血不畅,致腹痛加剧。治以清热利湿,化瘀止痛。
宜食
痛经患者在月经来潮前3~5天内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为主。应进食易于消化吸收食物。此期间病人可以适当吃些有酸味的食品,如酸菜、食醋等,酸味食品有缓解疼痛的作用。 此外,痛经者无论在经前或经后,都应保持大便通畅。尽可能多吃些蜂蜜、香蕉、芹菜、白薯等。 痛经患者平时饮食应多样化,不可偏食,应经常食用些具有理气活血作用蔬菜水果,如芹菜、洋兰根、香菜、胡萝卜、橘子、佛手、生姜等。 身体虚弱、气血不足者,宜常吃补气、补血、补肝肾的食物,如鸡、鸭、鸡蛋、牛奶、动物肝肾、豆类等。
忌食
不宜吃的过饱,尤其应避免进食生冷食品。 月经已来潮,则更应避免一切生冷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,如辣椒、生姜、生蒜、胡椒、冷饮、烈性酒等。
健康专题,1,2
健康专题健康专题健康专题健康专题健康专题健康专题健康专题
手机:18614037780 微信:shiliaoshi
预约专业老师 立享贴心服务
有问食经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25521号-1 地址:北京市东城区新中街11号2号楼五层 网站建设